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 《温州商报》从冠名班、订单班再到现代学徒制培养 温州探索校企合作之路
  • 作者:  编辑:  来源:   浏览:10961   时间:2017年10月19日
  • (2017年10月18日《温州商报》报道)

    QQ截图20171115102658.jpg

    ?温州中车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在青岛当学徒

    商报记者王木正 10月9日,温职院电气电子工程系为温州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开设的“温州中车现代学徒制试点班”19名2015级学生,启程离温,前往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跟着企业里的师傅上岗学习轨道车辆的制造与维修,开始为期3个月现代学徒制的岗前培训和实习实践。

    此前,温州中车公司已以这种模式与外地多所高校合作。这是企业为向市域铁路S1线提供充足人才保障,而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急需人才的一次探索。实际上,为缓解乃至解决企业急需人才紧缺之困,温企多年以来都在以各种形式和高校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急需人才之路,合作模式、层次和深度也在逐年扩大和提升。10月29日-31日,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联手举办“千企百校”人才合作对接会,温企在吸引相关人才的同时,还可与现场上百家高校共100多个专业寻求“校企合作”机会。

    A 从冠名班到订单班校企合作增加招人渠道

    温州是国内最早开始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城市之一。早在2002年左右,温州多家知名企业就开始和高校“校企合作”,正泰班、德力西班、奥康班、东经班……众多温州知名企业冠名的“冠名班”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温州的高校中。2004年后,温州更是掀起了校企合作冠名办班的热潮,最盛时一所高职院校一学期曾出现过10多个企业冠名的订单班,而如奥康、正泰、瑞立等企业,不仅和温州本地高校合作,还频频将企业“冠名班”办到了国内各地的高校中。

    “‘校企合作’冠名办班,当时也可以说是温企的无奈之举和必然选择。”温州包装联合会秘书长林淑玲说,市场经济发达的温州,企业数量众多,所需人才一直以来都是竞争激烈。因此,企业纷纷选择高校及相应专业的班级进行冠名,并通过灌输企业文化等方式,以影响、吸引学生毕业后尽可能地能到冠名企业工作,提前“抢人”,缓解企业招才困境。

    但冠名办班的效果并未尽如企业所愿。一方面是高校设置的专业种类、教育方式和毕业生的技能,与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存在不小的落差,另一方面则是许多学生希望有更多双向选择机会。发现问题的温企迅速改进了合作模式,开办“订单班”,按照企业岗位所需和校方合作招生,并开设相关专业方向或调整相关课程,企业专业人员参与授课,对学生实行订单合作培养,以培养符合企业所需的人才。学生还可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报名组合成虚拟班级,再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培养。

    B 校企渐成一体将学生作为学徒培养

    近几年,因温企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崛起,温州的人才需求结构和类型已经出现了巨大改变,技术型、研发型、管理型等相关类型的人才相比以往更为紧缺。

    “按照以往的订单合作模式,显然已无法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温州中车公司办公室负责人说,温州中车公司与多所高校合作开办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里,学生相当于现代学徒,首先需具备“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和“高压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两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通过体检、面试审核后,再以小组的形式跟着企业里的师傅学习。他们既要上岗实习操作、又要完成240课时的课程学习,既要定期向学校汇

    报学习收获,又要执行企业安排的各项培训任务。最终,学徒拿到企业颁发的岗位能力合格证和学校颁发的毕业证,才算是成功“过关”。

    在这种模式中,除了学生要在学生、学徒或员工的身份上切换,企业实际上也成为学校的延伸,企业、学校渐成一体,不再截然分明。“简单地说,这就是将学校的课堂放到企业车间里去,让学生顶岗学习,工学交替。”瑞立集团副总经理冯乾存说,不久前,从2002年开始就和多所高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瑞立集团,也升级了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温职院等高校开始合作开办“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而温州大学、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的多个班级,也与合作企业实行了企业岗位即学校,学习即上班的合作培养模式。

    C 搭建更多平台校企合作更为紧密

    通过多年来的“校企合作”,温企和高校、学生各得所需,三方共赢效果明显。据温州市教育局统计,仅温州本地职业院校,就已与831家温企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每年为社会输送近4万名毕业生,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6000人以上。

    “我们的企业里,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员工比例越来越高,大大缓解了企业的招工难问题。”育才控股集团副总经理陈孔亮说。

    看到“校企合作”效果和优势的政府、高校,近两年在倾力打造各种合作平台和载体,加大和提升学校、企业的合作层次、力度和范围。温职院牵头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省温州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奔腾激光(温州)公司合作,并联合温州多个行业协会与龙头骨干企业于去年打造出了浙南轻工装备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浙南地区轻工产业及装备制造产业融合发展与提升创新提供重要载体。而瑞安市政府则与温职院合作成立瑞安学院,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以“学徒制”模式与瑞安本地企业合作,为瑞安的几大支柱产业近距离输送人才。

    温企也进一步加深高校的密切合作。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今年签署合作协议,筹备联合成立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亚龙学院,围绕智能设计、数据采集检测和虚拟仪器应用、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技术等专业技术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6月份,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瑞立集团,和温州大学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除在人才培养、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等领域开展定向合作交流,双方还准备成立“温州大学瑞立学院”“温州大学-瑞立集团产教融合中心”统筹运作合作项目,提升合作水平以获得更大的三方共赢。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