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 《中国教育报》以新技术应用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
  •   浏览:9570   时间:2018年03月07日
  • 2018年03月06日 星期二

    第10版:职教周刊·院校实践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与特征,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以及工业一体化为中心,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无人控制技术广泛渗透,人类进入以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为标志的工业4.0时代。面对前所未有的变革,高职院校要主动把握新技术发展,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新技术应用对于高职教育的推动作用,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将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优势凸显出来,为我国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当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出台,预示着高职教育必须聚集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广泛资源,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对于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参与和指导作用,跳出学校看企业、跳出知识看能力、跳出技术看发展,通过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的转型和专业建设,探索有步骤、有层次、有目标的产教融合分阶段发展路径。

    第1阶段

    通过“产业跟随”建立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推动校企互通,实现产学结合

    在高职院校新技术人才培养的第一阶段,需要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相连,以“产”助学,推进校企政等多方合作,树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与企业行业共赢的理念。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冷静分析“企业主导”下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与人才定位,真正体现“产学结合”,针对以往出现的“企业冷、学校热”校企合作难题,着眼于新技术革新的产业转型与发展,构建校企共赢、持续性深度合作制度,使企业的新技术产品深入学校课程与创新实践,让企业全方位参与、指导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规划。

    其次,高职院校需要建立畅通的合作途径,通过开展校政、校企合作育人,实现政府搭台、企业表演、学校唱戏的同台串联模式,打通产业链,营造生态圈,培养具有高职教育特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再其次,依托地方产业特点与行业特征,高职院校需要以专业发展与行业发展无缝衔接为出发点,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方面,充分整合企业、行业和学校的技术资源和优势,建立立地式、立体化的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项目质量评价体系,以实现新技术推广与专业建设发展同步、新技术应用与创新创业项目对接顺利、新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同步、新技术创新与技术变革一致的产学深入结合,实现产教融合纵深发展。通过开展校企合作育人,实现由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到校企研发中心的合作递进,构建高校、企业、学生、社会多赢共进的良好局面。

    第2阶段

    通过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创新孵化平台建设,促进“产业互助”,实现产学研结合

    与产学结合相比,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需要将“研”融入课程,以企业研发需求为主导,将技术实践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把求新、求变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和方向。

    在实践平台建设上,应以新技术应用为导向,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的新技术资源,依托研发平台,对接创业团队,打造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项目,为企业、行业提供全过程孵化服务。

    新技术应用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导师+项目+团队”的师生共创模式,采用“企业出题、学校监考、学生论证、教师解答”的思路,探索“师研生随、师导生创、师生共创”的项目实施路径。

    在以新技术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机制上,需要搭建不同层次、类别和形式的“众创空间”,引发学生对新技术应用的理性思考,激发他们对新技术应用的实践兴趣,引导他们掌握对新技术改造创新的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项目平台,打造以技术项目为基础、研发为动力、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学训研创”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将新技术应用与高校创新创业改革相融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专业建设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提升专业与市场的贴合度,积极创设有吸引力的“创客空间”,充分满足企业对于发展空间、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在项目支持上,高职院校要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共建孵化器和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采取“创投+孵化”的发展模式,将师生共创成果与相关企业对接、合作、转化为可供实施的项目,形成构建团队、发掘项目、对接投资、支撑后续的循环体系。

    第3阶段

    通过树立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引领创新创业目标,实现“产业领跑”,凸显产学研创优势

    作为产教融合的第三阶段,产学研创需要高职院校发展方向与区域特色、支柱产业的转型需求深度对接,将学以致用、用以创新的理念贯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始终,根植于区域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整合优势技术资源,利用创新人才培养及输出彻底实现“产业跟随”向“产业领跑”转变。

    在此基础上,以“坚持立地研发,促进新技术应用”目标为驱动,谋划与省市乃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契合的产教协同发展布局,鼓励高职院校在特色小镇、科技城建立创业学院;以省市重大产业战略为导向,使办学布局具有前瞻性、引领性;与相关科研院所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服务行业关键技术;与行业协会共建企业研发中心,服务民营企业;打破原有的职称评审规则,实现“发明专利、专利转让与论文等同,横向课题与纵向课题等同,行业技术难题与科研项目等同”,引导教师从课堂走向企业,夯实产学研基础,服务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教师解决行业与企业难题提供人、财、物支持。通过“立地式”技术应用与区域发展双向互动、与教师发展双向互动、与人才培养双向互动,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产业能力目标相一致。

    实现产学研创协同发展,还需要根据产业设专业、依托专业建立平台,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孵化科技型小微企业,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即有什么样的产业就建设什么样的专业,有什么样的企业难题就建立什么样的平台,平台对接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实现以平台促进创新创业、以创新创业推动企业孵化、以孵化企业提升产业发展。在新技术应用人才可持续发展路径上,向“做中创”“探中创”进行纵深,以获取行业技术话语权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将人力资本转化为技术资本,将人才优势升级为技术优势,实现以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型输出为中心的区域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与调整。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谢志远)


    相关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03/06/content_495126.htm?div=-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