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8年7月15日)
“燎原精神与红船精神、温州精神一脉相承,与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敢为天下先、首创精神一脉相承,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它研究好、传承好、发扬好。”7月13日上午,来自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市委党校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来到位于瓯海区郭溪街道的“燎原社史陈列馆”探研“燎原精神”,并座谈提出“燎原精神”的孕育、提出、发展和丰富的研究,“燎原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燎原精神”与温州模式、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内在联系,“燎原精神”的当代价值和实践意义等等研究课题。
“燎原社”由现瓯海区郭溪街道任桥、凰桥、曹埭3村的12个初级农业合作社于1955年合并而成。1955年时,与全国各地一样,燎原社当时的土地、劳动力高度集中,生产工具却很原始,管理工作更显滞后,生产产量上不去。当时,社员吃的是大锅饭,出勤不出力,只讲报酬,不讲收益,使得社员生活水平不能提高,以致无法解决温饱问题。 1956年,中共永嘉县委派工作组在燎原社开展了“包产到户”的试验探索,即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一边抓生产一边搞副业,通过近一年的时间,粮食大增产,经济效益大提高,人民生活取得可喜的变化——这是温州人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这一伟大实践被写入中共党史第二卷。
“燎原社的包产到户实践比安徽小岗村的农村改革早了22年。它是‘温州模式’的源头,温州人是充满历史智慧的。”今天上午,亲历“燎原社”改革的“燎原人”、81岁的任世定老伯兴致勃勃地向专家、学者一一介绍燎原社史。然后,专家、学者聚焦一堂,围绕主题提出真知灼见。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燎原社的包产到户实践对于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的探索和形成,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它向后人展示了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的气魄。今天研究‘燎原精神’是使命所在。”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郑彩莲首先提出。
“实现中国梦需要发扬光大燎原社的首创精神。位于瓯海的高校多,资源丰富,高校应该把研究‘燎原精神’纳入学术研究课题”。专家、学者在讨论中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大家认为,当年燎原社率先探索包产到户之路是对真理孜孜探求,是求真务实的生动写照,向世人展示着温州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傲然气魄。经过60多年的传承发扬,“燎原精神”已成为温州四十年改革发展的精神源头和精神动力。“燎原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大胆突破的首创精神,表现为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担当精神,表现为勇当舵手、担当领航的争先精神等。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研究“燎原精神”对发扬“红船精神”、“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精神,为实现中国梦都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专家、学者还围绕开展“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温州农村改革发展与探索征文暨高峰论坛”活动提出了许多建议性建议意见。
相关链接: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985913&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