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5日 《温州商报》 第11版 家园周刊·创艺)
近日,温州瓯礼文化研究中心特聘大师签约仪式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瓯塑省级大师吴小红、瓯绣省级大师林媞、石雕省级大师叶小微、竹壳雕省级大师吴涛林、黄杨木雕省级大师叶小鹏、篆刻家张紫梁受聘为特聘大师。这是温州市瓯礼文化研究中心在该校落户后签约的首批大师。
温州市瓯礼文化研究中心是温州瓯文化研究、瓯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专业机构,旨在团结温州市瓯文化研究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瓯文化产业从业者组建团队,致力于打造“瓯文化”产业链。根据合作协议,瓯礼文化研究中心为学校引入一批与学校专业方向相关的省级大师,建立大师工作室,按照现代学徒制的要求,给温职院学生们实施小班化教学、应用指导或专题讲座,形成“大师领衔、教师协同、学生追随”良好态势,拓展影响力,有效对接高校人才培养,有效对接区域文化市场。
签约仪式后,各位大师对工艺美术教育及瓯礼开发展开了讨论,瓯绣大师林媞说,大学生的思路活跃,有很好的创新思维,而工艺大师有很好的技艺,两者如果结合得好,会碰撞产生好的作品。瓯塑大师吴小红则表示,大学生的非遗教学这条路如何走,还要好好思考一下,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院校里的非遗教学多是虎头蛇尾,学生们刚开始都很有兴趣,热情也很高,也会把技艺结合到他们的创作中,但是一毕业后就没用了。黄杨木雕大师叶小鹏说,这次疫情,让工艺美术产品在线上的交易量大大提高,而线上交易如果能在线下做个体验,而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体验点,还可让大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他们的二次元新思维做一个很好的融合,这才是真正的文创。石雕大师叶小微说,手艺人只会做不会教,理论知识教学这块很欠缺,对于大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兴趣是可以的,真正让他们入行比较难。竹壳雕大师吴涛林说,要怎么吸引学生学技艺,还真是个难题,他们也很现实,要看这个老师赚不赚钱,赚钱的行业才有人学。大学生如果真正要学技术,他们的思路一打开,真可谓遍地开花。篆刻家张紫梁说,温职院作为理工技能类的学校,现在开始关注人文,关注本土文化,这是非常好的事。瓯礼要突出瓯的特色,把“瓯”挖好是研究中心的头等大事。
瓯礼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徐亮表示,此次引进工艺美术大师与艺术家,旨在打造我市工艺美术的新平台,让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成为“瓯礼”的代表,让温州文化走出温州,宣传温州。
商报记者 郑丽娟
吴小红 196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一直从事瓯塑工作,迄今整整58个年头,不离不弃坚守瓯塑艺术,全方位掌握瓯塑艺术专业流程,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创作《西湖天下景》瓯塑,还为杭州西子宾馆、西湖国宾馆、官窑博物馆、茶叶博物馆等地创作众多瓯塑作品。她还培养学徒几十人,其中不乏省级大师、市级大师、高校瓯塑教师等。现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瓯塑省级非遗传承人。
林媞 瓯绣省级非遗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其瓯绣作品多次获奖,如《锦羽迎春》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精品博览会金奖,《海韵》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精品博览会银奖,《双鹤凌云》《春风舞蝶》获得浙江省工艺美术展“百花奖”,《金鸡报平安》获得首届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天工奖”。
叶小鹏 1973年出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叶小微侄儿,其祖父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润周,作为叶氏黄杨木雕传承人,从业将近30年,创造了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展览,屡获映山红奖等各级奖项,成为木雕界的青年才俊。作品《乐》《红线盗盒》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印象江南》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茶圣》被中国美术学院收藏,参与制作G20峰会主会场彩石镶嵌《西湖十景》屏风。
吴涛林 又名道林,高级工艺美术师,1963年11月出身在竹艺世家,从艺40余载,专精于竹壳雕艺术。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展演获大奖,多件作品被博物馆、非遗馆、民俗珍宝馆、国际竹藤组织总部收藏陈列,央视综合文艺频道“民间工艺”、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以及《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媒体先后采访制作专题报道,现为竹壳雕省级非遗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等。
张紫梁 现为浙江省书协会员,温州市书协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曾为学校、医院、企业、文化驿站等做过20余场篆刻公益讲座。
2020041511温州商报:嫁接温职院 打造新平台温州市瓯礼文化研究中心签约首批工艺美术大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