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0日 《温州都市报》 09版 委员观察)
市统计局近日公布了温州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其中,二季度GDP增速由一季度的-8.2%提升到7%,环比回升15.2个百分点,回升幅度居全省第2位。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企稳回暖的背后,稳岗就业功不可没。
众所周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预期,也是稳民生、稳信心。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乃至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自然也对就业造成不小影响。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提出更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
在这一轮“稳就业”保卫战中,温州在进一步保持大学毕业生平稳就业、减轻企业负担、加大稳岗支持力度方面,有哪些政策干货?本期《委员观察》栏目将目光聚焦“稳岗就业”,邀请市政协委员围绕这一民生热点建真言、献良策。
温州频出新政
“援企稳岗扩就业”
疫情重创全球经济,零售终端一片惨淡并波及全产业链,特别是对上游生产型企业用工带来剧烈冲击。
对于企业个体来说,通过降薪裁员的方式以求在短期内达到“瘦身”效果,从而在这场“经济寒冬”中幸存下来,成为业内普遍做法。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明确工作的预期目标,要以“六保”作为实施“六稳”的着力点,突出抓好稳就业和保民生。
从温州的实际情况出发,稳就业就是要稳住企业生产,特别是优先稳住中小微企业用工的基本盘。
稳岗就业,政府和企业“劲往一处使”。截至今年4月底,借助市人力社保局企业劳动力余缺调剂指导,企业多措并举“稳岗”,2.7万余人保住了“饭碗”。比如巨一集团在特殊时期通过调整工作量等“减工减薪”办法,稳住岗位,保证所有员工不失业。
在“温32条”“温28条”等的基础上,2020年“下半场”伊始,温州“稳岗就业”形势再添利好。7月10日,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加速推动温州新时期稳就业工作,尤其是将工作重点瞄准了中小企业员工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
之后不到一周时间里,《关于贯彻落实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又为我市稳就业工作出了一记实招。
疫情的冲击,导致今年应届毕业生传统招聘渠道受阻,就业与毕业被迫“挤”在同一时间,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度放缓、就业质量相对降低。为此,我市打出高校毕业生“稳就业”组合拳,通过网站、媒体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动态发布岗位需求信息,提前适配需求,方便毕业生求职;拓展线上招聘功能,开展“2020年温州远程面试交流大会”“温州名企HR空中宣讲会”等活动,发挥网络求职招聘的优势;集中为在温高校搭建对接平台,举办公益性网络招聘会105场,提供需求岗位24万余个;征集到113家复工复产企业提供的3336个实习实训岗位。
根据市人力社保局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员59119人。市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市加速惠企稳岗政策刚性兑现,截至6月30日已为全市6.79万家企业返还社保费11.73亿元,惠及90万职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今年1~5月,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123万元,带动就业7141人;服务特殊群体就业,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发放金额1838.08万元,惠及8966人次。
受疫情影响,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困难重重。政府、高校及企业等各方都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有部分高校毕业生没落实工作,并且进入下半年后又将面临下一届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新压力。建议高校和政府要协同作战、多措并举,打好保就业政策组合拳。
对高校而言要多措施延缓就业压力,扩大“后就业”群体,包括拓展网上就业渠道、设立科研助理岗位、安排校友资源丰富的企业,为应届毕业生特别是就业有难度或特殊地方生源的学生,提供一对一帮扶。
对政府而言要通过政策引导与财政投入,将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引入基层一线、公共服务薄弱领域等,适度扩大国企、事业单位等招聘规模。此外,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毕业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一是以政府出政策、银行金融扶持的方式,对大学生创业给予适当引导,企业也可以推出扶持大学生创业类的奖学金。同时可借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模式,在市、县两级开办门槛稍低的创业大赛,设置奖金,鼓励更多大学生携带项目参与其中,鼓励大学生创业,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二是省、市两级适当改变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考核,除了在考核截止时间上做延迟之外,也可以调整考核指标,根据地方经济状况和地域特征,设置权重因子。比如教育部已将电竞列为毕业生就业职业之一,说明国家层面对就业指标的设置范围越发宽广,也更加合理。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其中,“稳就业”在“六稳”之中居首位,而“六保”任务的第一条就是保居民就业,可见就业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受到高度重视。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数2.33亿。建议政府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中小企业政策激励措施,必要时出台临时性产业扶持措施并落到实处。
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在承载就业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建议政府部门为其提供低成本、多要素、便捷化的创业服务,鼓励各县(市、区)创业园、地方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针对高校毕业生设立创业基金。
推动就业的关键,最终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目前温州除了发放消费券之外,还可以通过夜市抽奖、线下组团消费折扣、温州特产联合推广等方式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要支持地摊经济、月光经济等所延伸出的多元经济业态和消费行为,在恢复与激发城市活力的同时,为处于失业临界点的人群自谋出路、自主就业留出一条机动灵活的路子。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惠企“大礼包”政策密集出台,但现阶段就业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尤其是中小企业仍囿于招工难、留人难的窘境。
因此建议,一是加强对企业薪资协议的服务指导,加强劳资双方协商力度。对受疫情影响,未安排复工或由公司安排隔离的、其间未参与劳动的员工,其所在公司也需要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生活费、生活补贴等。
二是推行落实特殊工时薪资制度。可将疫情期看作企业生产淡季,员工提前享受年假等,企业依法支付相应工资;当企业恢复生产,进入生产旺季,可将此前的休假用于调剂旺季的加班时间。可放宽特殊工时审批对象,将申请对象扩大到所有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特别是出口外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三是创新服务企业的方式。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在“温州市产业政策兑现奖励系统”开通云办理,推行申报企业告知承诺制度。同时加强事中监管,对非法用工等行为予以严惩。
受到疫情影响,整体经济形势不佳导致部分企业出现现金流问题,影响企业用工稳定。
可以预见的是,在疫情过后,必然会有一个订单反弹期。建议企业在现阶段尽量做到开源节流,尽可能通过内部成本控制、申请银行贷款或寻求政府补助补贴等方式,减轻企业资金压力,维持用工稳定。
前段时间,有关部门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能多为企业出口创造机会,尤其是外贸出口型企业,在当下处境最为艰难的时期,急需外力持续“输血”。
在疫情期间,我市出台了“温32条”等各类惠企措施,各类企业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享受到不同的政策红利。建议在今年下半年,政府部门可以为企业创造提供参加各类展会的机会,给予组织举办展会的企业适当补贴;对能稳定岗位、解决就业的企业,优先予以支持资助。
温都记者 朱斌
相关链接:http://finance.wendu.cn/2020/0820/7904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