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消费、数字经济,一直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把网络直播带货推到前所未有的风口。
根据智研咨询统计整理, 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市场规模逼近万亿元。不仅仅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网红”零售直播,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加入了直播赛道。艾媒咨询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 2020年中国企业直播行业B端用户超过120万家,预计2025年中国企业直播市场规模将超过2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9%。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由企业直接发起的直播服务将日益向细分化、垂直化方向发展,企业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涵盖金融、教育、培训、医疗等众多领域。那么,在这波网络直播带货的“蜜月期”,温州是如何紧抓时代机遇的?温州又是如何培育属于自己的网络主播人才队伍的?今年市“两会”前,部分市政协委员就网红经济、电商业发展等提出相关提案。本期《委员观察》栏目予以关注。
温州多渠道培育直播产业,培养网络主播梯队
1月20日到2月1日,每晚7时至11时,13个直播间,温州线上“年货节”火热进行。潘文权就是其中的主播之一。
去年年初,原本在宁波从事主持工作的永嘉人潘文权关注到“楠溪行·E嘉人全民直播节”活动,随后他报名了执行方推出的免费直播培训课程。从对直播带货的懵懵懂懂,到组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5人直播团队,目前他和他的团队成员已经能够实打实地完成一场销售额达1万多元的网络直播。“这些商家销售的商品主要是产自永嘉的零食,以及母婴类、教玩具等。”潘文权说。
网红效应和直播活动对推动制造业和贸易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去年5月份,温州市出台《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平稳运行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到要加快建设产地直播基地和C2M“超级工厂”,通过网红直播带货、电商平台铺货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2020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打造新兴数字贸易港,培育发展消费新模式。
而“直播带货”的关键一环,就是主播人才的培养。去年,我市已推出系列举措,比如市人社局牵头建立全国首创的流媒体运营师标准培养体系。自2020年6月23日项目启动以来,已培训师资共计130人、学员2403人,初步统计成功取得合格证书率85%以上。
这其中,鹿城区广化、南郊、滨江、松台、五马、山福等镇街直接面向企业等经济实体举办培训班6期,培养企业直播人才近500人,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比如,土蜂养殖者林鹤,单场直播间人数达到2.3万人次,直播活动交易额达数万元;服装行业主播陈伊南和王枢,单场直播观看人数达1万人次,销售金额超十万元;农创客刘钦华去年开始从事直播创业,目前直播板块营收已超200万元。
不过,目前我市的直播产业和主播培训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与产业融合程度不够深,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经过培训虽然掌握了基本直播技能,但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与先进城市相比,直播人才的扶持政策还有差距,人才聚集效应不足等。对此,市政协委员献计献策,分别从扶持政策、主播培养和产业结合的角度提出建议。
市政协委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副院长、教授易淼清:
推动直播电商人才培养主体多元化、内容专业化、手段产业化
当前,以森马、奥康为代表的温州本土鞋服龙头企业开始全面导入直播电商,在企业加码直播电商的同时,人才短缺问题亟待解决。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直播电商人才的培养主体、培养内容和培养路径建设。
首先,培养主体要多元化。要改变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单一主体地位,积极推动“政校行企”合作,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第三方专业培养机构实施直播人才培养,快速、高效满足直播电商人才需求。
其次,培训内容要专业化。直播电商看似门槛低,其实学问很深,粉丝运营、视频制作、直播剧本撰写以及挖掘产品特性等都需要长期而专业的训练积累。可以考虑针对具体产业,与行业协会以及专业的MCN(新的网红经济运作模式)机构合作,开发相关的互联网直播营销的课程与教材,并以专业化流程与方法,从学生中筛选具有潜质的直播网红开展培训。
第三,培养手段要产业化。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以及消费潮流的急速切换,让传统的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手段难以跟上产业的变化。因此,在直播电商人才培养中,要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紧密追踪直播电商产业链各环节相关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加大与相关产业的对接融合,完成从前端的场景包装师、直播讲师、直播内容编辑、选品师等到后端的技术、产品生产、运营、仓储、物流等岗位人才的培养
相关链接:https://wap.wendu.cn/article/id/47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