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日 《温州日报》 第6版 品质城市)
最近我省发布的首批300个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名单中,我市鹿城区山福镇驿头驿阳村、瓯海区泽雅镇研学纸山片区(纸源村等)、乐清市大荆镇下山头村等10个未来乡村场景入选。
泰顺包垟中心村抗震安置小区。赵用 潘向清航拍
一个小山村的蝶变,记录了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巨大成就。位于乐清大荆镇东首的下山头村,曾经是个“没有资源、没有产业、没有发展环境”的“三无”村。5年左右的时间,下山头村华丽转身成为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的3A级景区村,并入选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清单”,成为浙江省第一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
鹿城区山福镇驿头未来乡村建设场景。杨冰杰 摄
在苍南县马站镇中魁村,长者食堂、5G云诊室等实实在在解决了乡村老人的吃饭问题和村民健康问题,并通过数字赋能,打开了当地四季柚等产业发展的新路子;绿水青山之下的文成,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民宿等文化旅游新业态开始不断涌现;随着泰顺大溪源村“蝴蝶谷”项目的落地,打开了动植物生态研学旅游的新路子…..一个个乡村振兴的“实景”,让村更美、路更宽、民更富。
行进在共富路上,我市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市建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2347个,覆盖面达80%,建成美丽庭院8.5万户,实现规范化农村公厕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村覆盖面达96%,并通过串珠成链,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109条,未来乡村55个。
本期嘉宾 卓菁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温州城市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以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五大”振兴,同时也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是着力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而这亟需探索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的实现路径:
一是加快培育农村产业发展新动能,推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同时引导二三产业下乡,推动乡村产业朝着具有更高附加值、更多科技含量的领域延伸。比如瑞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全省唯一一个通过国家认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培育优势产业基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强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为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继续深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城乡居民双向流动渠道。必须下大力气打破城乡壁垒,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一方面,保障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吸引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扎根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长期可持续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扩大农村对城镇的开放,打通市民入乡通道。也就是说,扩大集体产权结构开放性,在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扩大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权能分离的可能性,满足入乡的市民对土地的全方位需求。
三是牢牢抓住差异性地方特色文化,实现城乡文化的共同繁荣。只有依托地方特色资源,找准城市区域和村落发展价值定位,并赋予时代精神文化内涵,促进地方性文化重生。例如,由温职院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团队全面负责改造提升的永嘉箬溪国际艺术村(行政村名称为“上日川村”),秉承“半村烟火、半村丹青”设计理念,完成村庄设计改造,并入选“2022 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该项目通过引入多名国内外艺术家驻村,并介入文化艺术衍生产业,实现艺术、艺术家和乡村的深度结合;同时带动村民开发文创产品,制作、销售永嘉农副产品,增加村民就业创收。
四是深入挖掘绿色生态发展潜能,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首先,着力补齐农村生态建设的发展短板,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观光旅游、农事体验、休闲康养等绿色低碳产业。
新时代国家对农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守住几个原则:不能牺牲乡村的生态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生态友好和生态安全始终是特色村落的重点和红线;必须坚持实现“以文化人”,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并赋予时代价值内涵;坚持乡村法治建设,在党的政治引领下,引导村民形成法治意识,实现乡村善治。
来源: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