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 让高职教育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改革回眸
  • 作者:  编辑:  来源:   浏览:11275   时间:2005年07月02日
  • (2005年6月28日《教育信息报》记者 黄莉萍 通讯员 童卫军报道)

    近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国家示范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落成典礼。这个总投资超千万元的实训基地,2004年被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文列为国家数控技术专业领域应用性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之所以被“相中”挑起建设国家示范性数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重任,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和学院一直以来所实践的教学改革分不开。

    实践教学的全面改革
      2000年初,温职院成立8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创了“智力集资”的办学模式。该院组织专门人员到人才市场、劳务市场进行了详细调研,走访相关行业企业,召开企业老总和技术管理骨干参加的咨询会,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开展专业设置的论证分析。这样一来,企业的意志在专业设置和开发上得到充分体现,学院开设的专业都是企业最急需的,极具温州地方产业特色。

      2002年,学院全面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该院投资创建了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与课程开发系统,实施“百门课程上网工程”,向课程要质量。同时积极营造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氛围,强化校内模拟、仿真的实践教学环节,倡导“双师型”教师现场式教学,邀请企业设计师来校教学。

      一流的实训设备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保证。1999年以来,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该院多方筹措资金,累计投入3200多万元购置设备,现仪器设备总值逾4000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达到了6000多元。全院共建有国家示范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鞋机与制鞋工艺实训中心、温州高低压电气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商务模拟中心等100多个专业实验实训室。

       “引入市场机制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该院党委书记、院长周锦成如是说。按照这一思路,学院商科类专业获取了上海华联超市公司的连锁经营权,在校内建立了温州职院上海华联实验商场。商科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轮流到超市担任“主管”和“服务员”,在“真刀真枪”的环境中接受实训。除此之外,该院电气系与浙江亚龙教学仪器厂合建实训生产车间,机械系与浙江万通机电设备公司合建数控培训中心、与温州山度仪器公司合建实验工厂,实训基地都采取由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原材料,校企双方共同组织生产,教学的方式。

      “让工厂的车间进入校园,让企业的能人走上讲坛,让学校的教学成为产业价值增长链上最重要的一环。”周锦成说。这是温职院在办学上追求的一个目标。

    与行业协会联合办学的探索
      
    从2000年开始,温职院先后与中国正泰集团、奥康集团、德力西集团等几十家单位进行了多形式的“订单培养”合作。与企业直接签订单、联合办班,这一办学模式取得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效果。

      但是,这种“联办班”的形式也出现了一些局限性,主要是单个企业的人才需求数量小、变化大,既限制了办学规模,又影响了专业的持续建设。针对这一现状,温职院在校企联办的基础上开始了与行业协会联合办学的探索。

      从2001年开始,学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与温州市鞋革工业协会联合创建“中国鞋都技术学院”;与温州服装商会联合举办“温州服装学院”,与温州轻工行业协会联合举办“温州轻工学院”。作为温职院的二级学院,这些学院实行的是理事会管理模式。各协会下属的“功勋企业”、“优秀企业”作为理事单位参与学院办学,协会的会员单位既是学院相应专业的实训基地,又是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单位。

      “如果说,过去与一个企业联合,是一个点上的校企结合,那么,现在与一个行业协会的联合,就是在一条线上的校企结合。与多个行业协会联合,就构成了一个产学结合面。”周锦成说。

      现在,温州职院的各教学系部都通过相关行业协会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许多学科带头人通过行业协会这个舞台很快成为本行业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作为对企业的回报,学院除了按照行业协会提出的要求培养和输送毕业生外,还主动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在行业协会的支持和推动下,目前,学院在200多家知名企业设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许多企业还出资在校内设立了助学基金、奖学基金等。校企间良性的互惠合作机制已经形成。


    搭建自由择业、创业的“立交桥”

      温州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全市有个体工商户20多万个,民营企业7万多户,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以上,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6%以上。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引导大学生到产业的第一线去,到自主创业的风口浪尖上去,对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来说是个新课题。

      为此,温职院邀请一批事业有成的校友和企业精英与学院就业指导教师一起成立学校就业指导团,采取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方式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效果良好。

      学院还探索性地推出了为在规定时间内就业并签订协议的毕业生提供“两年三保”服务的措施。所谓“两年三保”,是指学生在两年内失业,学院保证重新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学生在两年内因改派、调动等原因发生工作变动,学院保证在办理相关手续时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在两年内,学院保证向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合同纠纷咨询、就业经验交流等服务。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