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 “千里马”与“伯乐”大聚会
  • 作者:  编辑:  来源:   浏览:11419   时间:2005年10月14日
  • (2005年10月13日《温州晚报》记者 王明江 实习生 蒋美娟报道)

    国际会展中心五号会馆内人头攒动,各路人才与用人单位互找机遇——— 
     
      招才引智是本届轻博会的一大亮点。

      这次招才引智的平台设在国际会展中心东侧临时搭起的五号会馆里。昨天和今天上午,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看到,偌大的会馆里人来人往,气氛热闹,150余个摊位被众多企业争购一空,前来应聘的各类人才与招聘单位在期待和交流中亲密接触,让机遇在寻觅中碰撞。

      这是一次人才云集的盛会。

       既“栽花”又“种树” 企业诚招真才

      此次设摊招才的大多为本地的轻工企业,涉及服装、鞋革等行业,招聘的岗位五花八门,其中招聘数量最多的当推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

      昨天上午开幕式甫一结束,在场外等待多时的应聘者便蜂拥着走进五号会馆。记者看到,没一会儿,康奈鞋业、森马服饰等摊位前回收了一叠厚厚的履历表。康奈鞋业人力资源部经理钱德强说,康奈历来非常重视引进人才,他们将招才称之为“栽花”。目前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大致分为三大类:开发、销售和生产。由于近期营销市场调整的需要,区域销售经理是他们这次招聘人才的重中之重。另外是生产环节的人才,康奈称之为“种树”,招来这方面的人才以培养生产骨干队伍。他们以往都是花上三五年时间来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技术力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大多能用到重要的生产岗位上。

      哈杉鞋业此次也来招引人才。尽管企业在意大利、尼日利亚等国建立了生产基地,但人才缺乏仍然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现场的哈杉鞋业人力资源部副经理曹峰说,他们在尼日利亚建立的生产基地,首批技术人员就是从温州输送的,然后逐步培养当地技术等方面的人才,逐步实现“本土化”。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五号会馆,参展企业均表示已经收到不少的应聘者履历表,认为完全可以招引到满意的人才,但也有一些企业对履历表的“含金量”并不乐观。他们认为,从应聘者之中筛选出真正的人才,就像“大海捞针”,实在有些困难。

       部分大学生要求较高 “千里马”难找婆家

      企业求才若渴,前来应聘的“千里马”们也不时发出“找工作易、找好工作不容易”的感慨。

      记者在会馆内发现,来此应聘的绝大多数为步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大多没有多少工作经验,处于“成长期”,而这与大多数企业期望能招到经验丰富处于“成熟期”员工,彼此间存在不小的落差。

      张远岭,瑞安市人,两年前毕业于吉林大学力学专业。毕业后,他应聘到南昌一家航空设备企业。但不久前,他辞了这份工作。他说,自己家在温州,同学朋友都在温州,回温州发展更有前途。但与几家企业洽谈过后,他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温州没有多少“市场”。他告诉记者,他已经向一家商标事务所投了履历表,打算跨出专业寻找一份称心的工作。

      卓步忠,洞头县人,于去年毕业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专业。今年春节过后至今,他已经连换了六份工作,都是与营销有关的。他说,“找一份称心的工作,能使自己的专业有用武之地实在不容易”。他说,频繁地更换工作或许与他的性格有关。当记者问及什么才算一份好工作时,他涨红了脸说,“公司得有一定的规模……”

      来自武汉的两名生物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向记者诉苦:“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职业真的挺难。”他们于今年3月份来到温州,被龙湾一家化工企业聘用,但最终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于前不久双双辞了这份工作。

      当然,大多数大学生还是在这里找到了中意的工作。大多数摊位都跟各类人才当场签订了协议。

       10所高校进驻现场 寻觅育才良策

      应邀参加此次人才交流会的全国各地10所高校,纷纷公布了各自今年的毕业生人数,以及学生所学的专业。

      长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化工材料、电气自动化和机电等强势专业为主的高校,我市每年都有不少企业向这所学校“要人”,近年来人数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他们此次来温,是想与温州的轻工制造企业零距离接触,从而确定定向培养的合作关系。由此,他们专门寻找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进行面对面的洽谈。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数控机床培训基地,今年毕业生2043人,他们当中80%以上都希望到温州本地的企业工作。据了解,学校根据我市的人才市场确定专业课程,并多次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人才,先后办了“奥康班”、“正泰班”和“德力西班”等。这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现场做好宣传工作,旨在与更多的企业开展合作。

      本地的温州大学(筹)、温州医学院、浙江工贸学院和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这次也在现场设点,推介各类人才。

      高校负责人普遍认为,要想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校方事先进行市场调研,培养应“需”的生产实用人才才是良策。

       30多位博士引人关注 专给企业当顾问

      这次轻博会特邀请的“企业顾问团”,分外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因为,这些人清一色是在全国各地创业的博士或有同等学历的高知人士。

      上海友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邦瑜,是一名曾留学德国和日本的博士。回国之后,他完全有可能成为高校的教授,但他选择了自己创业。他此次推荐的是自己研发的产品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能帮助轻工企业与国际接轨,快速传输产品数据。

      雷邦瑜介绍,企业顾问是人才的有效补充,在当前高端人才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情况下,共享高端人才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对一个轻工产品制造企业来说,核心技术人才是不惜血本聘请的,但想要提升产业,不得不同时提升其他软硬件。如果盲目由某一个企业引进类似人才,会显得成本过高,而且容易导致人才后续发展不足。这就有必要进行技术外包。

      昨天,会场来了30余位“企业顾问”成员。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他们大多与雷博士有类似的看法。

       政府搭建引智平台 广揽各方俊才

      政府重视人才的引进,用“求才若渴”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我市于去年制定了《2004年至2008年温州市人才发展行动纲要》,将在今后五年内实施“一个高地、三个中心”的人才发展总体计划。“一个高地”,指建设与国际性轻工城要求相适应的行业人才高地;“三个中心”指把我市建成浙南闽东甚至更大范围城市群的区域性人才集聚中心、人才创业发展中心、人才信息中心。此外,还建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去年市本级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人才发展专项经费,专门用于育才、引才工作,滚动使用,今后每年与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

      目前温州人才网站已与全国111个城市的专业网站和83个高等院校网站进行链接,大力开展网上人才交流业务。

      仅一年,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9356人,其中户籍引进人才916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1744人,柔性引进人才共6696人。按学历统计,博士后2人、博士48人、硕士400人。

      企业求发展,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企业招才引智也必须符合市场规律。我市的许多民营企业都有不同的招数,除与高校签订定向培养技术人才之外,他们能从其他渠道“挖”到他们所急需的高级人才。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