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 《温州日报》:政府工作报告
  • ——2007年3月27日在温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温州市代市长 邵占维)
  • 作者:  编辑:  来源:   浏览:11338   时间:2007年04月02日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是温州发展进程中不同寻常的四年,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四年。面对宏观环境变化、区域竞争加剧、要素制约凸现等带来的种种压力,面对非典疫情和台风、地震灾害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八八战略”等重大部署,大力推进“三个温州”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834.4亿元,四年年均增长13.7%;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24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8.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6%和17%。工业总产值4136.1亿元,年均增长18.1%;年销售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50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3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6.9%,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各32个,被评为全国品牌经济城市。商贸、旅游、金融、信息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8%。

      ——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展现新面貌。制定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建成行政文化中心区和高教园区,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3平方公里,副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加快。城市环境建设取得成效,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事关温州长远发展的“百项千亿工程”全面实施,基础设施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半岛工程灵霓海堤建成通车,瓯江口区域开发加快推进,城市东拓迈出实质性步伐。甬台温高速、金丽温高速、东向供水、温州电厂等工程建成投用。状元岙深水港、诸永高速、绕城高速、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温州机场扩建、浙能乐清电厂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信息基础网络发展迅速。“515”防洪保安生命线工程和18万亩海涂围垦全面启动。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加大招商选资力度,走出了一条“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新路子,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1.5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外贸出口年均增长32.1%。在外温州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与本土经济的互动更加紧密。国企改革不断深入,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以化解,新的国资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企业制度创新成效明显,民营企业上市取得突破。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信用温州”建设积极推进。政府效能建设取得成绩。荣获“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称号。

      ——统筹发展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免征农业税,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村教育“六项工程”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乡村康庄工程和农民饮用水工程深入推进。实施“139富民攻坚计划”,116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当年全国平均水平。文化大市建设扎实推进。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成功组建新温州大学,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加快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成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成绩显著,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外事、侨务、对台、宗教、口岸、人防、移民、统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老龄、慈善、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16元,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4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6.9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5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1.4%和99.6%,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全面建立。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实施“和馨行动”,努力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一批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紧紧抓住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实现“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一是抓项目、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提高“四率”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完成工业性投资230.3亿元,增长20%。出台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加强与大院名校的合作,推进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与产业的结合。实施“招商选资工程”,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增长29.6%。积极引进临港产业大项目,煤基多联产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实施一批“山上、海上、晚上”特色项目,旅游业总收入增长31.5%。二是抓要素、破瓶颈,发展支撑条件得到改善。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8.7亿元,增长26.8%。以围垦造地和标准厂房建设为重点,多管齐下解决用地紧缺问题,共落实用地指标4万多亩,新增海涂围垦1.1万亩,在建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积极引导金融服务地方发展,银企合作得到加强,2家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深入开展电网建设攻坚,当年新增输变电容量264万千伏安,投产总量接近前三年总和。积极协调推进楠溪江引供水工程、顺溪水利枢纽工程等骨干水利项目,开工建设洞头陆域引供水工程。集中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整治,以“打非、入园、整治、严管”为重点的电镀业污染整治通过省级验收,平阳水头制革业污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省政府下达的生态省建设一类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三是抓统筹、促协调,努力推进城乡联动发展。启动新型城市化建设,注重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交通的建设管理,开展“三沿”整治,实施“亮丽”工程,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新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21个;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环境卫生革命”和“攻三通、破三难”等行动,新增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43个,完成乡村康庄工程4700公里;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共培训18.9万人;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加大扶持力度,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得到加强,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等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四是抓民生、促和谐,利民惠民举措得到有效实施。全力推进“五个一”民生工程,安置房竣工结顶293万平方米,认购4939户,交钥匙8232户;建成市区防洪堤2公里,开工建设3公里;建成瓯海大道东段主体工程;基本形成市区东片交通环;新建排污管网32公里,市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50%。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加强,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制定实施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76.9%。养老、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扫黑枪、除黑恶、反两抢”等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刑事发案数近几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深化“铁网行动”,开展“三合一”企业和民居出租房专项整治,强化消防、交通安全监管,安全生产“三项主要指标”连续两年实现零增长。

      去年,我市遭受了超强台风和地震的严重影响,全市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奋起抗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社会各界积极支援灾区,省、市财政分别安排2亿元和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救灾重建。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一手抓重建、一手抓生产恢复,灾区中小学如期开学,绝大部分灾民“搬新房过新年”,大灾之年实现了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增长。

      各位代表,这几年温州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人民在中共温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工作、做出贡献的全市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积极参与温州建设的驻温部队、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驻温单位,向广大情系家乡的海内外温州人,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温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四年的成就,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年的实践,为继续开拓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但我们清醒地看到,温州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转变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要素制约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统筹协调任务十分艰巨;教育医疗、居住出行等方面矛盾较多,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形势还很严峻,社会管理和基层基础建设尚需完善;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不高,办事效率低下、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府自身建设亟待加强。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把党的政策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先后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和由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为温州今后的发展积蓄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和成功经验。当前,温州已经进入以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全力进行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实践,使我市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第三次跨越。这是应时顺势的战略抉择,也是团结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我们要千方百计抓住机遇,满怀信心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创造温州发展的新辉煌。

      实现第三次跨越的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