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 《温州晚报》:大学生“感恩调查”
  • 作者:  编辑:  来源:   浏览:11879   时间:2007年10月16日
  • (2007年10月15日《温州晚报》 徐海龙 李 立 报道)


    ■51%大学生  认为周围的  人缺乏感恩
      ■81%大学生  称没有给父  母过生日
      ■46%同学每  月仅给父母  打一次电话


      去年重阳节,温州许多大学生走进敬老院陪伴老人,感受给予的快乐。

      核心提示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和品质操守。在社会转型时期,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也在冲击着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们,他们敏感地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不懂得感恩,甚至连一句“谢谢”也很吝啬。

      近日,记者就“大学生如何看待感恩”这一话题,在温州高教园区的配合下,在大学校园内进行了200份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有半数受调查学生认为大学生中感恩意识较为缺乏,并认为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活动。

      大一新生不会用“谢谢”

      王嘉是温州大学大二的学生,今年新生报名时,他志愿参加新生接待服务,帮助十几名新生报名排队,提行李,做向导,却只收到五句“谢谢”,而且都是新生家长说的。王嘉的热情遭到了冷遇,虽然他参加志愿者服务不是为图那句“谢谢”,但很多新生和家长的态度让他感到有些吃惊。

      王嘉告诉记者,他帮助苍南一新生排队报名,又带他去学生宿舍,帮他提一大包的行李,他因为放行李时动作重了点,砸到了那新生的脚后跟,那新生回头竟是一个白眼,他父亲竟还责问王嘉说:“你一个大学生这点包都提不动。”那轻蔑的神情让王嘉非常心寒。

      在200份问卷调查中,有51%的同学认为周围的人缺乏感恩意识,不懂得言谢。现实中的普遍情况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大学生,在与同学交往中因缺乏必要的尊重和沟通,不懂得感恩和自私自利的人逐渐被同学边缘化。

      不会做家务何孝之有

      “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倡感恩父母。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孝心不尽如人意,有27%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有31%的大学生只知道父母其中一人的生日,81%的大学生称没有给父母过生日。当问及平时在家有否做家务活、会干几项家务活时,有11%大学生称自己从来不做家务活。一个连自己父母生日都不知道、从来没帮父母做过家务的青年人,可以看出孝心的缺失。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务专业的胡杰俊自幼因一场车祸不幸失去右手,他曾一度很自卑,连续两次中考失利,是父母一直在背后不断地鼓励和支持,才使他继续发奋读书,第三次顺利通过中考。那以后,他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也变得更加懂事。

      今年年初,胡杰俊被学校评为“感动温职”十大人物。他告诉记者,自己最想感恩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在金华开一饮食小店,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劳作,非常辛苦,他每个月都要回家看望一次,帮妈妈洗洗碗,烧壶开水,收拾收拾房间,尽自己所能地承担一些家务,以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

      对父母心存感恩的胡杰俊显得比其他同学更成熟更稳重,他知道父母供他读书非常不容易,因此他倍加珍惜在学校的日子,一有闲暇就去图书馆看书,还经常跑到其他年级的课堂旁听。记者遇到他时,他因为下午没课,跑到低一年级的课堂听课。


      感恩意识普遍存误区

      近期,电影明星成龙向媒体透露,他在父亲节那天收到儿子房祖民的电话,结果他把儿子给痛骂了一顿,告诫他以后平日里多打电话,父亲节不要打电话。现在许多大学生也像房祖民一样,只有在父亲节或母亲节才想起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平时很少给家打电话。这次问卷调查显示,有12%的同学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46%的同学平均每月仅给家里打一次电话。

      记者采访这些同学时,一位同学告诉记者,只要心里想着父母,打不打电话都一样。还有同学称,父亲节打电话才是最好的表达感恩的时机,平时父亲也根本不需要。

      此外,当问及你觉得作为子女怎样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时?大多数同学选择“读好书就是对父母最大孝敬”,少数人才选择“生活上关心父母才是最大孝敬”。

      探究感恩缺失的原因

      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很多,既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缺位,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大学生自身修养方面的不足。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1%的人认为,导致感恩意识缺乏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不良风气影响,26%的人认为是家庭教育的缘故。

      温州大学的李老师认为,现在的社会环境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恩是基于血缘关系的原始情感。而现代意识强调的是权利义务关系、契约关系,一些人过分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自由”,认为人的自由就是单纯的个体化,将“张扬个性”扩大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些学生形成了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逐渐蚕食了人们的良知,如此以来,感恩意识在现代社会中势必被削弱。

      在调查中不少大学生称自己不知道父母的烦恼,有35%的大学生每月平均向父母要1000元以上的生活费,大多数人认为花父母的钱理所当然,仅有少数同学感到乱花父母的钱心存内疚。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无尽的爱”和孩子“麻木的被爱”形成鲜明对比,父母只尽“给予”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也是造成孩子感恩意识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

      言传身教最具说服力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季凌斌认为,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书本中、报刊电视里都把这些有传统美德的人塑造的高、大、全,难以让学生亲近,也是导致感恩教育失败的一个原因。其实身边的人是最具有教育意义的,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更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对于大学生,经常生活在一起的都是同学和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往往比课本中的影响要深远。

      今年年初,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学生推荐,学生老师评选,评出了“感动温职”十大人物。这一活动在全校师生中间产生强烈反响,筛选出来13位学生虽然事迹很平凡,却都很感人,他们在道德和品行方面给全校同学树立了榜样,这些榜样都是身边的人,学生们也最有感触。今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还要举办类似活动,以引导和加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关链接

      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

      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湖北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今年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一次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

      去年8月,襄樊市总工会与该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开展“金秋助学”活动,19位女企业家与22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承诺4年内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入学前,该市总工会给每名受助大学生及其家长发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一下学习生活情况。但一年多来,部分受助大学生的表现令人失望,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未给资助者写信。

      ■记者手记

      常怀

      感恩之心

      西方有“感恩节”,这一天,很多西方人会赶回家里与父母团聚。但是,目前在中国“感恩节”并没有像“情人节”、“圣诞节”等其他“洋节”一样受到大学生的重视。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为了孩子能够成长成才,无限地付出,却忽略了教育孩子感谢父母,而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

      然而,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感恩之情、有正义之心。我们常说的“孝道”、“尊师”,就是要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感恩。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更是一种责任,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才会变得更和谐。


    相关链接:http://wb.66wz.com/system/2007/10/15/100418059.shtml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