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 《温州日报》筑巢引凤轻博会力推创新
  • 作者:  编辑:  来源:   浏览:11686   时间:2007年10月12日
  • (2007年10月11日《温州日报》记者 黄之宏 报道)

      走过20世纪70年代创业期,经历30余年的开拓积累,温州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温州制造”的品牌张扬海外。

      然而,进入全球化语境,温州制造业集群处于一个新拐点,面临成本上升、产业转移、区域竞争白热化、频繁遭遇反倾销、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一系列的挑战。改变温州企业所处的全球价值链条低端环节地位,改变企业低成本竞争的方式,迫在眉睫。

      这一语境下,企业创新和产业集群升级成为温州企业、政府、民众的共识。

      2007年,中国温州轻工业产品博览会,直面“高技术、新产品、大跨越”这一区域经济升级的主题,展现温州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临港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引擎”之力。

      记者日前从轻博会组委会获悉,今年轻博会将主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形象,将主题鲜明地表现温州传统轻工产业向高、精、尖的转型。

      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板块大显身

      今年温州高新技术产品展览会以县(市、区)为单位布展。温州国际会展中心二楼3号馆8000平方米的面积内,届时将有150余家企业展现温州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和产品。

      温州自主创新之路,最初是由市场导向、企业自主探索的本能反应发端,是一条由下游向上游递进的突破之旅。但探索之旅的行径途中,政府因势利导、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集群多主体合作的行动,成为强力支持。

      我市近年来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不断强化创新政策引导力度,相继出台了《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温州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温州市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管理办法》、《温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等政策,编制了《温州市制造业技术创新“十一五”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促进传统特色产业的改造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除了政策引导,直接的支持还有资金扶助。《温州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省级技术创新项目按省财政补助额的30%-50%给予配套补助,市级技术创新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10%-30%给予补助;面向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30%-50%给予补助。2005年,我市有65个项目获技术创新专项资金补助,补助额为744.5万元;2006年项目增加至96个,补助额为1519.5万元。

      通过近几年的培育,我市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以行业技术中心为特色、以省级技术中心为代表、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的企业技术中心体系。其中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已经具备一定优势,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统计,截至2007年9月底,我市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43家,市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39家。现有国家火炬计划特色基地2个,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中试基地5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9个,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6个;市级重点行业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9个,市级企业研发中心44个。2006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值的16.9%,新产品产值218.05亿元,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值的8%,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值比率将达到20%。

      创新平台

      引来凤凰东南飞

      在技术成熟、市场稳定之后,创新日渐成为企业的自觉意识。身携大包小包,在各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色匆匆,寻访技术“救星”,一度是温州企业从制造向创造跨越时的情景。

      共同构筑区域创新体系, 解决具有共性的与行业性的问题,为中小企业搭建引入“凤凰”的枝头,让企业在集群基础的创新链条里分担角色,使这一尴尬正成为过去。

      从2004年起,市政府着手向契合温州产业发展特征的国内知名高校抛出“橄榄枝”,引进人才和相关项目,构筑能解决温州行业共性问题公共科技平台。2004年,市政府与华中科技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围绕提升我市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组建我市第一个引进型、实体型的公共科研教育平台——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2005年,市政府、永嘉县政府与兰州理工大学牵手,就提升温州传统产业泵阀,组建泵阀工程研究院;2007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陕西科技大学与浙江工贸学院立足温州轻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现有基础,省内唯一的轻工行业专业研究院在我市浮出水面。

      企业技术创新遇上难题,公共科技平台可以迅速给以支撑;企业在为是否斥巨资探索新技术而举棋不定时,这些平台又给出了具有前瞻性、可供直接转化的成果选择。“企业承担科研开发能力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也需慢慢培养,一些具有市场前景和企业普遍需要的项目,我们就率先开发,适时给他们以支撑。”温州轻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映俊说,轻工研究院在建院初就拿出100万元研发资金,用于开发市场潜力大、共性程度高,而企业普遍不敢涉足的新技术。现在,他们研制成功的,被国外普遍使用而国内仍属技术空白的新型水果花卉保鲜剂、利用造纸设备和技术改革传统纺织技术的节能无纺布、应用于包暖产品开发的柔软透气的面状复合电热布等,都已成为多家企业竞相引入的对象。

      平台之上,一家家民企纷纷主动联系相关科研机构和专家合力攻关,科技创新的开发主体、投资主体和应用主体展开手脚,发展成为温州自主创新的绝对主力。据统计,全市目前已有158家民营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有187家民营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有185家民营企业获得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同时,我市一大批科技型民营企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以国家火炬计划为例,仅1999年至2005年期间,民企就先后承担了15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组委会表示,这届轻博会有望成为温州企业创新形象的转身之展。展会中,高新技术产品展览会将分核心展区和分展区,重点展示包括国家火炬计划乐清智能电器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永嘉特种泵阀基地、瑞安关键汽车零部件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龙湾食品制造机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四个产业集群的创新实力。

      科研成果

      走出闺房庆“联姻”

      “我们先期开发的电热布作为对传统纺织制品技术提升的产物,将与企业实现对接。”温州轻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映俊将此喜讯告诉记者。市科技部门日前表示,随着我市三大平台相继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迄今已有60多项科研成果走出“闺房”与企业“联姻”。而组委会则相信,轻博会将实现更多企业与科研单位互递“橄榄枝”。

      2006年度,我市115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快报统计显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专利1432项,其中发明专利105项,拥有国际发明专利39项。谈及突破技术难关,寻求技术力量,不少企业如今言语间流露着轻松和信心。浙江南方投资集团总工魏玉斌说,2000年以来他们一直辗转江苏、上海寻找高温焊接技术合作伙伴,始终因技术落差难以突破,现在他们有了泵阀工程研究院平台助力,这一问题有望解决,他们将在今年轻博会期间与研究院签下该项目,并相互形成“紧密合作关系”继续推进企业发展。

      据组委会介绍,本届轻博会特设“温州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交易会以“新科技、新产业、新发展”为主题,由“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展示”和“产业发展论坛”两大板块构成。其中高新技术成果展将呈现“大院名校科技成果展示”、“本地院校科技成果展示”、“中科院系统成果展示”、“海外留学人员科技成果展示”、“上海市高校科技成果展示”等5大展区。

      届时,我市引进的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浙江轻工研究院等近年引进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将展现科技成果;本地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有省、市重点实验室单位)也将呈现自己的科技果实;此外,中科院所属单位将携带对接项目而来;北京留学生创业园管委会组织海外留学人员、科技专家将携带科技成果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上海市教委企业管理中心组织上海市高校专家也将携带项目成果参展,并寻求与我市企业直接对接合作、进行成果交易。

      据组委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展区届时将设展位200个,参展单位40家,预计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汇编项目600项,并将展示120多件实物,涉及电气、泵阀、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船舶制造、皮革、现代轻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减排、清洁化生产等领域。目前组委会已收集最新的科技成果汇编项目485项,并邀请相关领域的外地专家300余人与参展企业现场对话。

    相关链接:http://rb.66wz.com/system/2007/10/11/100415387.shtml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