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 《温州日报》追溯源流 多方探寻
  • 作者:  编辑:  来源:   浏览:11902   时间:2008年01月28日
  • ; ; ; (2008年01月22日《温州日报》报道)


    ; ; ; 温州学研究中心 洪振宁


      文化名人研究


      评述重要贡献


      瑞安举办活动庆祝缪天瑞先生百岁华诞。缪天瑞(1908— ),瑞安人,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音乐学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天津音乐学院院长。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三卷本《缪天瑞音乐文存》和纪念画册,国华著《缪天瑞音乐贡献评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介绍缪先生及其著述、译著及文论,探讨其音乐学术研究对20世纪新音乐发展的贡献。


      研究张骢“大礼议”的又一部专著《“大礼议”与明廷人事变局》(胡吉勋著,2007年8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梁元生认为:本书“从嘉靖三年左顺门哭谏群臣的遭遇,看大礼议与明廷人事变局及政治伦理转向的关系。研究极具原创性,能揭示有关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专制皇权与‘清洗’传统的检讨尤具深沉意义。”绪论对“大礼议”已有研究作了回顾。


      卢礼阳、李康化《刘景晨生平、诗作与社会贡献》(《温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概述刘景晨生平事迹,探讨他的诗作风格特色,叙述他在方志修纂、《敬乡楼丛书》校印、图书馆事业、文物保护工作等方面的成就与社会影响。张声和撰文《百万字日记 半世纪温州》(《温州日报》2007年10月9日风土版),重读地方先贤刘绍宽的《厚庄日记》,纪念刘绍宽先生诞辰140周年。李占鹏《论郑振铎戏曲典籍整理的学术成就与文献价值》(《求是学刊》2007年第2期),认为郑振铎是中国现代戏曲学的开创者,他在整理戏曲文献、创构戏曲历史与拓展戏曲评论方面都起过筚路蓝缕和披荆斩棘的先导作用。张声和在2007年6月19日《温州日报》风土版撰文,介绍朱镜宙与他的《英属马来半岛》,认为朱镜宙是研究近代南洋华侨史第一人。杨瑞津《菊花蟹肥忆巽园》(《温州日报》2007年9月25日风土版),介绍杨雨农及巽园旧事。


      ——二OO七温州历史文化研究综述


      地方文献整理


      史料以古鉴今


      《古本琵琶记汇编》(由瑞安市人民政府编纂、温籍学者孙崇涛主编,中华书局2007年7月出版),影印收入《新刊摘汇奇妙戏式全家锦囊伯皆》、《揭阳出土钞本伯皆》、《新刊巾箱蔡伯皆琵琶记》、《凌刻臞仙琵琶记》、《新刊元本蔡伯皆琵琶记》共五种,并作了精心校录。笔者《从温州地方文献订补〈全宋诗〉续录》(温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对《全宋诗》再作补订。


      《温州日报》2007年4月21日和5月22日艺术版分别刊登笔者提供的图文,介绍珍藏于海内外的元代和明代温州文化名人书法墨迹。《温州日报》10月16日风土版刊登张声和提供的图文,介绍赵孟頫书画珍品回家展上所见的李孝光、刘基、黄淮、赵士桢等人墨迹(参见《归去来兮》,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年8月版)。


      陈增杰发表《温州文献丛书的选材、整理方法和价值》(《温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论述《温州文献丛书》的编纂特色、选题标准、整理方法以及它所具有的文献价值、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虞万里《元代别集整理的良好先例》(《温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高度评价陈增杰先生的《李孝光集校注》,认为该书值得借鉴的地方有:搜采完备,校勘精当,笺注详赡,形式新颖,附录丰富。


      金程宇著《域外汉籍丛考》(中华书局2007年7月),书中《瑞安玉海楼藏孙方伯与安南行人笔谈问答长卷》一文,将此长卷这一稀见文献作了详细介绍。陈光熙《许景衡〈横塘集〉及佚作》(《温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介绍宋许景衡的著作《横塘集》及新辑得的诗文佚作。张如元《高则诚、李孝光佚诗佚文考索》(《温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补辑其散佚诗文,认为他们的诗文辑佚工作均有待继续深入。同期杂志上,有丁治民、封传兵的《〈蒙川遗稿〉版本考辨及佚文补辑》,探讨了三种版本的相互关系,比较了各自的优劣。


      清孙希旦撰《礼记集解》系十三经清人注疏之一,中华书局今年8月重印。


      地方史研究


      视角多方延伸


      温州产盐历史悠久,记叙温州盐业兴衰变化过程的《温州市盐业志》(吴岐主编,2007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余振棠主编《瑞安历史人物传略》(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版),收入125篇传记,叙述147位历史人物,卷首有多页珍贵图片。


      林顺道《摩尼教传入温州考》(《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1期)通过分析相关历史资料以及温州地方状况,认为摩尼教传入温州,可上溯至唐季五代大量闽东移民入温时。林亦修《温州唐末五代移民的社会背景述略》(《温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认为,唐末五代100年(878—978)温州出现人口大量内迁,其原因是:黄巢义军在南方活动导致周边被扰掠地区向温州移民,朱褒割据温州维持了20多年的相对稳定,吴越钱氏与闽越王氏的不同政局构成福建大规模向浙南移民,钱氏军政地方长官的良好政绩更促进了温州的开发。伍显军《圆珍入唐求法途经温州》(《温州日报》2007年11月13日风土版)叙述了日本僧人圆珍入唐途经温州的史实。


      研究谢灵运的温州后裔,张如元有专著《永嘉鹤阳谢氏家集考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为楠溪江文化丛书之一,着重研究今永嘉县鹤盛乡鹤阳村谢氏,分为《家集》和《考实》两部分,前一部分内编收入这支谢氏从宋初徙居鹤阳以后至清初的历代诗文;外编收的是其他作者题赠之作。后一部分研究所收作者的生活环境与时代背景及生平经历、师友交游;作品涉及的有关历史事件与人物。潘懿丹《谢灵运永嘉郡吏治考辨》(《温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指出《宋书·谢灵运传》所记与现实的矛盾之处,并探讨其原因。章方松《谢灵运山水诗与永嘉山水及现代人文审美意义》(《温州学刊》2007年第9期),认为谢灵运山水诗影响了永嘉后人的诗歌创作,具有优化现代人文审美意义。


      张彬主编的《浙江教育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其中重点叙述了叶适、陈虬、宋恕和孙诒让的教育思想。伍显军撰文在2007年4月22日《温州日报》风土版上介绍新发现的五批宋代温州漆器及其特点。


      温州民俗研究


      分析演变特征


      《中国俗文化研究》第四辑(巴蜀书社2007年8月版)收入温州大学林亦修《人神互动:温州杨府爷信仰研究》一文,文章认为:温州的杨府爷信仰是在族群融合与环境影响中,表现出地方神的多源性和海洋性,杨府爷信仰的演变和应用,体现了温州社会心理与事理的一些常规化概念。


      刘同彪、蔡克骄《论明中后期温州地区的民俗偏离现象》(《温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认为:明代中后期温州地区出现了大量的民俗偏离现象,既有人对民俗的偏离,又存在民俗对人的偏离。文章试图利用文人笔记、地方志等文献资料,从民俗偏离的角度来理解明代中后期温州地区社会风俗的变迁。沈不沉《戏曲市场的民俗支撑》(《温州学刊》2007年第9期)分析戏曲市场与民俗的关系,认为温州的民俗活动催生了戏曲市场。


      胡晓慧《温州民间石敢当信仰习俗调查》(《民俗研究》2007年第2期),对温州民间石敢当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分析,探讨其演变特征和复苏原因。文章还配有大量图片。


      项敢《温州儿童服饰民俗研究》(《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分析了温州儿童服饰民俗的特点,认为其寓意丰富,反映出注重繁衍后代,希望家族人丁兴旺的传统观念和人们祈求儿童平安、健康、聪明的美好愿望。


      2007年12月20-21日,中国民俗学专家会聚温州,以温州为个案,探讨“非遗”保护与民俗学研究。


      孙诒让研究


      全面客观评传


      方向东著《孙诒让训诂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2月版),以孙诒让的《札迻》、《周礼正义》、《墨子间诂》三书为取材重点,分析总结了孙诒让的文字观、音义观、词义观及其在训诂实践中的应用,对他的训诂方法与训诂成就也作了客观评价。


      李海英著《朴学大师——孙诒让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为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本书叙述了孙诒让的一生,并概述了其学术成就和办学实践。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编《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书局2006年12月版),收入台湾东吴大学叶纯芳《孙诒让〈周礼· 职方氏〉解》,文章比较了《周礼·职方氏》与《周书·职方氏》,认为:历来学者对孙诒让《周礼正义》评价很高,唯一引人非议者,为孙氏相信《周礼》为周公所作,但从其疏解《周礼》的态度,可看出孙氏对郑玄《注》及贾公彦《疏》调停《职方氏》与《王制》之差距,有存疑、有纠正,并不如其他相信《周礼》为周公所作的学者,极力弥缝郑、贾之错误。而《职方氏》解,仅仅是孙氏众多纠郑、贾错误的其中一部分而已。同书还收入浙江大学徐和雍《孙诒让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地位》、雪克《玉海楼藏书与孙诒让全集的编纂》。


      胡雪冈《读孙诒让墨子间诂札记》(温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认为《墨子间诂》有三大特色和功绩:一是对墨学价值的重新评估和认识;二是校诂有间,集众家之大成;三是对墨学的源流、传授及其弟子事迹的考述,并对有关《墨经》六篇是否墨子自著提供了有力的论证。


      瓯文化研究


      溯源东瓯文明


      2007年11月20—22日在温州举行“瓯文化学术研讨会”,收到论文56篇,入选论文45篇,会议对瓯、瓯族、瓯文化、东瓯国都、东瓯与西瓯比较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论文有:蒋炳钊《东瓯族三大学术悬案的历史考察》、黄展岳《东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