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 《新壹周》丁金昌:“捣墙院长”的勇气之举
  • 作者:  编辑:  来源:   浏览:14197   时间:2009年04月27日

  • (2009年4月16日《温州广播电视报》 舒鸿 报道)

    人物档案
    丁金昌
    出生年月:1962年8月
    籍贯:乐清
    人物名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社会身份:浙江省人大代表
    主要荣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选、温州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
    性格特征:耿直、是非分明
    最喜爱的一句话: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最喜爱的运动:慢跑
    最大的心愿:让温职院成为全国100所国家示范院校中的前列学校


    丁金昌:“捣墙院长”的勇气之举
     
    在见丁金昌院长之前,早已耳闻他的种种“非凡”之处:一位长期从事科研、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80多篇的有机化学专家,一位获省、市10多项科研、教学成果奖的正教授;一位上任不久就让温职院跻身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的“捣墙院长”……笼罩在他头上的光环太多,着实让人有些心怯,而当见了他本人,交谈过后,觉着他是一位毫无架子但颇具风骨、言辞平和又不乏诤言的真学者。

    右手背上的一道疤痕

    他集教学、科研、行政工作于一身,最痴迷的是化学。

    1983年,21岁的丁金昌从母校温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由于品学兼优,被学院留校任教。1994年后,他先后担任温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副主任、学院教务处长、副院长等行政工作。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行政工作占据了大部分工作时间,丁金昌就“挤”时间搞自己最爱的有机化学研究。 进实验室不是几个小时就可以出来的,我访学时早上7点进去,晚上11点才出来,吃饭就是端着快餐随意扒几口。

    可想而知搞科研实验是件多么艰苦的事,而且一些化学品气味有毒,还有一定危险性存在。丁金昌的右手背上有一道清晰的疤痕,他淡淡地说,是做以前实验时不小心被浓硫酸给烫的。

    那是20年前的事了:当时温州一家染料厂委托丁金昌进行染料新产品开发,那时的科研设备简陋得难以想象,学生上课用的化学器具就是丁金昌用的科研实验设备。““搅拌器性能比较差,快慢有些不均,还没等反应过来,里面的硫酸已经冲出来洒在了手上。”
    这道疤痕是永久性的,而丁金昌对科研的执着却是矢志不悔的,他说:“成果不会从天上掉下,我相信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每当实验成功,一篇篇论文出来,就有一种成就感。”

    多年坚持的备课习惯

    身为院长,行政工作很繁重,但丁金昌仍坚持教学工作,他现在一周上两节化学课,带6个研究生。

    教书育人,是他钟爱的工作方式。教了几十年书,他却有感而发:“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老师越来越难当。”他说,以前当老师可能觉得把书本知识讲讲清楚就行了,现在体会远远不够,一定得把自己的思维方式、自身的实践经历结合专业知识教会学生。以一堂化学课为例,如果仅仅是教书本知识,那大学生通过自学也能看得懂,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通过学科学习,形成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那这堂课自然就要充分准备,教得有声有色、深入浅出。

    时至今日,丁金昌教授仍坚持上课前一晚必定备课的习惯,对此也有人不解:教了这么多年的书,还需要备课?而对他来说,备课就是一种严谨的教学态度,理思路,备疑点、难点、交点,梳理归纳,做足功课,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温大化工学院里,丁金昌教授的选修课是学生到得最多、最受欢迎的。而对丁教授来说,“做一位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比什么都满足。”

    “捣墙运动”的幕后推手

    2006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发起了一场“捣墙运动”——一堵堵标准的教室墙壁被捣掉,教学楼建成了一个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全院30多个专业都建立了与企业紧密合作的“教学工厂”。例如,学习机械专业的学生就在机器上边操作边学习;学习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裁剪制作服装;学习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理论知识、画图纸,还要在实训室里砌墙、扎钢筋。这种办学模式被同行誉为现代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

    丁金昌便是这场“捣墙运动”的幕后推手,人称“捣墙院长”。

    2006年6月,丁金昌从温师院调到温职院任院长,换了一个岗位,丁金昌迅速将满腔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除了调研,他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办好高职教育的突破点在哪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点又是什么?来温职院近3年,丁金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头发掉了很多,过去是很茂密的,现在明显减少,还多了白发。”

    “企业要求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适应性要强,到了企业后就能用。可学校毕竟和工厂不一样,所以职业教育必须引进行业、企业的‘大课堂’。于是学院的一大批教师被派到企业去锻炼,企业的一些技术人员被请到学校给学生上课。接着学院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捣墙运动’,建成一个个全真的职场环境。”丁金昌说,“捣墙”只是一种形式,它背后折射的是学院办学理念的转变和改革的勇气,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必须高度融入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

    成绩背后的忧患意识

    在上任仅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丁金昌就带领该院在全国近1200所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2007年10月,温职院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拿下了这张含金量极高的国字号“名片”,同行无不钦佩。

    现在学院已经与4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成立了家具研发中心、温州模具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研发平台,重点面向中小企业,为他们提供科技服务和职工培训服务。温职院实训基地每年都走出近3000名高技能的“灰领”,他们正是在校期间掌握了“生产产品”的能力,走上岗位后,大多数人显得游刃有余。

    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开始在全国“唱响”,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国内高职院校的人马来该校“取经”,可丁金昌院长却深谋远虑,言谈间无不流露忧患意识:“高职院校其实一直在本科和中职的夹缝里求生,学院建设从未轻松过,如何让高职院成为不可替代的学校,这是我最近在思考的事。让温职院成为全国100所国家示范院校中的前列学校,是我们的下一个建设目标,任重而道远,绝不会为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丁金昌说安稳是干不出事业的,他的状态是一直在路上,思索、探寻不息……


    丁金昌语录

    做人最重要的是真诚,我讨厌虚伪,叫我说一句假话、违心的话,是很困难的。

    对我而言,毅力是最重要的,遵从内心,坚持到底,就能收获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果实。其次是魄力,学校的同仁知道,我讲的话不会是空话,最后一定要做成这件事。

    在一个岗位,就要把这个岗位的事做好,不能对不起这个位置。

    不要觉得时间不够用,时间是靠一点一滴“挤”出来的,并且要有周密的计划性去合理安排工作。

    学化学的人,都知道“平衡理论”很重要。而当你面对挫折和压力,坚定意志、调整心态很也重要,深谙“平衡术”的人压不垮。

    我现在的心态很好,对官位、对生活没有很多欲求。每天都吃香睡足,容易知足,做人不累。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