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 《温州都市报》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
  • 作者:  编辑:  来源:   浏览:12107   时间:2008年11月28日
  • (2008年11月28日《温州都市报》本报记者 周俊朗 通讯员 姜瑜 报道)

    教室墙壁被捣掉,教学楼建成了生产性实训基地,温职院率全国之先,发起“捣墙运动”——
      
      编者按:

      “捣墙”只是一种形式,它折射的是温职院办学理念的转变和改革的勇气,是对传统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颠覆。将教室墙壁捣掉建“教学工厂”,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从“实验室→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这背后完成的是从“学科教学→职业教学→现代高职教学”的高职教育理念的大转变。

      敢为人先的温州人,又一次创造了奇迹。2006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温职院”)在国内率先发起了一场“捣墙运动”:一堵堵标准的教室墙壁被捣掉,教学楼建成了一个个生产性实训基地,该院30多个专业都建立了与企业紧密合作的“教学工厂”。例如学机械的学生,就在机器上边操作边学习;学建筑工程的,在实训室里砌墙、轧钢筋。这种办学模式被社会誉为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

      如今,杭州、宁波等地的高职院校纷纷效仿温职院,发起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捣墙运动”,将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改建成一个个工厂车间。是什么原因,让温职院发起这场“捣墙运动”?这场运动又为何风靡高职院校?高职教育未来改革的方向在何方?11月21日,记者走进温职院,探究“捣墙运动”之谜。

      35个专业各有实训室

      11月21日上午10时,温职院校园里,琅琅读书声中,夹杂着一阵阵机器转动的声音,还有一声声清脆的榔头敲墙声。实训3号楼的三楼,10多名工人正在“捣墙”,教室的墙壁被敲得像马蜂窝一样,三四个教室被全部打通。

      学校建筑工程系实训老师说,这几个教室打通后准备建一个全智能装潢实训室,引进温州大型的装潢公司,并按照最新的家庭装潢风格改建,摆上家具、装上全自动的窗帘等,给装潢设计专业的学生当实训室。“以后装潢设计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在‘房间里’进行装潢实践,不用像以前,只能纸上谈兵。”

      实训3号楼的一楼被改建成了建筑工程实训中心,记者数了数挂在一楼通道门口墙壁上的牌子,有混凝土施工、砌筑施工、钢筋施工等17个实训室。实训中心的地上,堆放着砖、钢筋、沙子等建筑材料,还有数控弯箍机等机器,俨然一个建筑工地。“设备大都是校企合作购置的,价值上千万元,企业还派了一些技术能手给学生当‘师傅’,建工系的学生就在这里实训、上课。”

      从2006年到现在,该校已完成了“捣墙运动”一期工程,该校的8幢教学楼有5幢被改成实训楼,建成了126个实训室,机械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人文系等8个系的35个专业,都有各自对应的实训室。同时,该校立足温州经济发展的特色,重点建设了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家具设计与制造、电机与电器、机械设计与制造、现代商务等十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该校文科的每个专业也各有实训室。人文系实训老师自豪地说,人文系已建起14个实训室,传媒专业有前期拍摄、后期配音、演播厅等4个实训室,就连文秘专业也有自己的办公自动化实训室、企业接待室等。

      “捣墙”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大学教室为什么要捣掉建“教学工厂”呢?有着“捣墙院长”之称的温职院院长丁金昌教授说:“高职教育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我们要培养的是高级蓝领,是高技能人才,而在传统本科式的阶梯形、排排坐、黑板加粉笔的教室中是培养不出高技能人才的。”

      丁金昌认为,职业教育必须引进行业、企业的“大课堂”。从2006年开始,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尤其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出的学生到了企业上手就能用。可学校毕竟和工厂不一样,怎么才能让学生一出去就能用得上?于是,学校一大批老师被派到企业去锻炼,企业的一些员工被请到学校来上课。接着学校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捣墙运动”。

      刚开始,“捣墙运动”遇到了不少阻力。“比如老师,原先只用备备课,现在要自己先学会操作,还得跟得上市场节奏。”丁金昌说,该校除了聘请企业方专业的实训老师外,该校的老师“上职称”也必须要有半年的“下企业”经历。

      可随着改革的深入,老师和学生都逐渐喜欢上了这项“捣墙运动”,学校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逐年上升,从原先的45%增加到了56%。

      11月21日上午,建筑工程实训中心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建工系建经0601、0602班的80多名同学,五人一组一字排开,学习砌墙、装饰墙体,实训指导老师站在一旁,一边指导一边提问:“砌墙场地的安全细则是什么?如何目测墙体的垂直度?”同学们一边有条不紊地操作,一边回答老师的提问。

      一堂课后,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实训指导老师用专业仪器、用专业的要求和专家的眼光对每一件“作品”进行测试,然后打分和评价,指出不足。“学了课本上抽象的理论后,马上动手操作,学得快,也懂得更多。”建经专业的学生小郑说,这样边学边做、工学结合让自己对学习充满了兴趣。

      在文秘专业的实训室里,文秘专业大三学生陈琼瑶娴熟地操作着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室自动化设备。老师说,今年暑假,陈琼瑶到一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室实习,因为文秘技能过硬,开学时这家单位还舍不得让她走。

      今年毕业于温职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小李,目前是龙湾区一家机械制造公司的高级技工。“ 大学后两年正好赶上了学校的‘捣墙运动’,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都是摸着机器过来的。经历了真刀真枪的实践磨炼,到企业后,发现自己比其他学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要强多了。”

      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过渡”

      随着“捣墙运动”的深入,该校的20多个专业建立了“实训与生产合一”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加深校企合作力度,温州建达电子有限公司、温州安信科技有限公司、温州名欧服饰有限公司等27家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入驻校园。

      与此前仿真实训不同的是,现在实训基地里的学生所接触全部是真刀真枪的实训内容。记者在该院与温州建达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精密模具生产性实训基地发现,每个穿着浅灰色工作服的企业员工旁边都有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顶岗学生。这时,企业员工就是学生的实训指导老师,学生在“师傅”们的指点下,接触每个工种。他们边学边做,做出来的产品都是直接投放市场的,因此,顶岗学生谁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学生们在这样的“实战”中学到了真本领。

      占据一层楼的制鞋流水线上,每个工位上都有技术工人在指导学生操作。据介绍,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制鞋生产线,日产皮鞋1000双,总投资130多万元,由学校出资60%,温州鞋机商会投资40%,后者还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机型更新。这一实训中心不仅满足了教学需要,而且还成了本行业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展示窗口,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

      据了解,生产性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学院的场地与设备以有限租赁形式提供给企业使用,企业派遣项目组技术人员及员工进驻校园,由企业负责生产等。企业进入校园后,合作基地所有设备的运行、保养、维修以及基地电费等均由企业承担,并无偿提供学生生产性实训的指导和所需的材料消耗。企业承担的这部分学生的培养成本,在整个学生的培养成本(实训部分)中占近50%,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而学校也成了许多企业的“文化传播营”、“人才储备库”和“新产品开发中心”,企业从中尝到不少甜头。

      据了解,温职院实训基地每年都能走出近3000名高技能的“高级蓝领”,正是在校期间掌握了“生产产品”的能力,走上岗位后,大多数学生都显得游刃有余。“温职院毕业的学生能够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过渡’,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确实很强。”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开创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

      正是传统教室格局转变为“教学工厂”,使学生在校园内感受企业真实生产氛围,彻底打破了学科型的教育理念,该校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三个合一”: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教研合一”。

      丁金昌认为,有了这些生产性实训基地,“半读半工”(上午学习,下午工作)、“工学结合”这种教学方式变得切实可行,学生的学习过程全程融入了职业氛围。

      在温职院,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推进,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的学生双证书获取比例为100%,全院学生的双证书获取率为94.2%;在合作企业预就业比例达93.86%。温职院学生在全国、省市各项技能比赛中“全面开花”,频揽大奖。记者发稿前,从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传来好消息,该院学生张亮勇夺个人比赛冠军。此前,张亮代表浙江省出战团体赛已经把团体第一名揽入怀中。

      “捣墙”后引发的高职教育理念大转变,使温职院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声名远播,该院走在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最前列。一批批客人在学校实训基地里边走边看边问,经常成为校园中的一道风景,这些“三个合一”的实训基地触动了所有参观者的神经,赢得一片赞赏之声。仅今年7月份以来,温职院就接待了300多个单位的考察团前来学习取经,共计800多人次。这预示着学校正逐步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今年8月7日,在温职院举行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交流研讨会上,来自全国107所高职院的院长、校长、教务处长等一致认为,温职院的办学模式就是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值得国内高职院校借鉴、学习、推广。


    相关链接:http://wznews.66wz.com/system/2008/11/28/100964547.shtml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