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月6日,我市新年第一个全市性会议——市委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市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我校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施凯、朱双华教授,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王向红教授3位B类人才和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田启明教授受邀参加会议并受表彰,标志着我校人才工作水平达到了新高度。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双高”学校建设目标,以大力推进职教本科创建为主线,积极打造全新人才工作链,努力为温州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人才支撑,提供温职方案温职经验。
“高站位”锚定一个目标,提升人才集聚力。围绕温州市高校毕业生招引“510计划”攻坚行动总目标,聚焦“高精尖缺”,扎实推进人才引进工作。抢抓温州市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将学校人才工作与区域发展需求相结合。“510计划”攻坚行动启动以来,新增温州市高层次人才目录中的B类人才2人、C类人才4人、D类人才3人,交出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分报表,成为温州唯一拥有3位B类人才的高职院校,还拥有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浙江省首席技师等C类人才8人、D类人才12人。此外,双聘引进乌克兰院士2人,柔性引进B类人才7人、C类人才5人、D类人才4人。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以才引才聚集模式。学校从各二级学院遴选一支与区域产业契合度高、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并围绕该专业着力打造一支由高层次人才领衔的创新团队,以此类创新团队引进人才,不断汇聚和造就各类高水平人才。现已建成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国家级团队4支,实现了从“高水平带头人”到形成“高水平团队”的“溢出效应”。
“高质量”配套九个办法,提升政策竞争力。站在全局高度,打造“温职版”人才新政,制定出台《人才引进与聘任实施办法》《博士工程实施办法》等9个文件,全面落实引才目标责任制、人才联系制度、人才工作例会,以及人才工作述职制度,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伯乐奖”,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挖掘并推荐高层次人才积极性。在安家安置、科研经费、工作条件、团队搭建和薪酬待遇等方面打造全方位引才保障服务链,倾尽所能招揽人才。对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紧缺专业的人才以及特别优秀的人才,采取“一人一议、双方协商”的方式。对各类人才进行分类有效衔接,加大对博士人才、“双一流”高校毕业硕士引进力度,2021年学校投入人才工作经费超1800万元,引进硕博学位人才122人。
“高能级”打造五个平台,提升创新策源力。大力实施重大平台共建、重大项目攻关、重大成果培育计划,让人才创新活力在服务温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竞相迸发。依托牵头成立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术应用服务联盟、长三角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联盟、浙南职教集团,紧贴区域发展战略,建成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浙南轻工装备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温州时尚产业设计智造协同创新中心等三大科研平台,紧密围绕企业技术需要、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民生领域需求等方面开展研究。每年为企业解决难题580余项,近五年科研等社会服务总经费超2亿元,服务企业50000余家。成为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职院校,成果三年期间在省内外50多家企业成功实施和推广,项目新增销售收入11.58亿,新增利税1.7亿。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2021年新增省级科研平台1个,共有113个项目实现落地转化,科技到款额3710万元,创建校历史新高,科研及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近9亿元;连续三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第一名;学校以绝对优势位居2021中国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活力榜第一,实现人才培养与技术技能创新的深度互动,连续16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8%,连续六年毕业生留温率超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