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 我院又迎来一个“就业丰收年”
  • 作者:  编辑:  来源:   浏览:12607   时间:2004年06月02日
  • 前言:2002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822人,初次就业率91.4%;2003年,毕业生1064人,初次就业率93.1%,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2004年……

    以就业为导向,让毕业生自信走上工作岗位

    日前,从学院就业部门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截止2004年5月31日,我院2004届1093名毕业生正式签约的学生已有984人,签约率高达90.03%,远远超过了教育部提出的到9月初全国高校总体就业率达到70%的目标。从目前形势看,预计到8月底,就业率将达99%。为什么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率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我院却一枝独秀呢?“以就业为导向,把就业贯穿于办学全过程,让每个毕业生都自信地走上工作岗位”周锦成院长的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一、把就业贯穿于办学全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能为经济建设第一线输送有专长的适用人才。因此,学院始终把毕业生的就业看作是办学者的归宿,把就业贯穿于办学的全过程。

    从制定专业设置计划开始,我们就以相关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就业预测作为专业是否开设的重要依据。我们聘请人事、劳动部门和行业、企业负责人为专家来论证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并为教学计划的制订出谋划策。从就业岗位对员工需具备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方法。

    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始终把握以就业为导向。首先,通过见习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社会职业岗位群,了解这些岗位群对技能、素质的要求;其次,把学院的培养过程向学生交底,让学生一进校门就知道学校对他们的培养计划,让学生了解学校为了他们能胜任将来的岗位而设计的方案,以求学生能理解并配合方案的实施,迸发出为胜任就业岗位的满腔学习热情,也更期盼由此激发学生设计自我勇于创新、实践的热情。再次,营造联系实际的学习氛围,强化校内的模拟、仿真的实践教学环节,倡导“双师型”教师的现场式教学,邀请企业首席设计师来校教学,如我院的鞋样设计、服装设计专业的有关课程都是由知名企业的设计师来任教,深受学生欢迎。认真组织学生技能训练,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领域中,90%以上的毕业生都能拿到“双证”或“多证”,104人考取了高级证书。

    对于生源特别多、招生量大的专业,如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财会等,采取多方向培养,增大就业机会,并且引导鼓励学生从招生量大的专业转向专业相关、就业岗位多的专业,如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专业转向电气工程、数控加工等专业就业。

    二、产学结合,订单培养,拓展就业渠道

    依托行业,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五年来,我院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准确定位,培养企业适用的应用性人才,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我们紧紧抓住地方经济特色,通过主动登门请教、上门服务、邀请恳谈、聘请指导,也有通过政府搭桥、亲朋牵线等途径,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以“双赢”为立足点,以诚恳为基本态度,多方位地寻求与行业、企业的结合点:如聘请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员工培训基地、产品研发基地,走校企合作办学路子,确定人才供需方关系。

    1、订单培养:

    在与行业、企业合作中,“订单培养”是我们的着力追求点。优秀、大型企业的人才订单,是企业、学生、学校“三赢”的项目。

    从2000年开始,我院先后与中国正泰集团、奥康集团、市旧城改进指挥部等单位联合办学,根据企业需要修订教学计划,增加与企业相关的学习内容,定向培养大学生。这里的办学对象是全日制在校生,双方结合的基础是企业有某方面人才的需求30名以上,而我院有这方面的专业或相近专业,校企合作共同来培养这方面人才。例如2001年上半年,正泰集团成套设备有限公司需求一批既懂电气专业,又熟悉正泰产品的系列人才,于是我们在电气专业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正泰班”,由企业面试选拔,结果有45位学生入选“正泰班”,进入三年级,正泰集团开始介入“正泰班”的教学,在教学计划小调整以后增加“正泰”的课程,由正泰集团派“双师型”教师来开设产品系列课程,讲授正泰文化,学生定期到正泰集团见习、实训。毕业时“正泰班”96%的学生被正泰企业招收为员工。

    又如中国奥康集团是个大型制鞋企业,需要一批中层管理和营销人员。在我们市场营销新生中自愿报名参加“奥康班”,这个班的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期间,就经常到奥康生产车间见习、实训,还参加奥康的文化活动,成了奥康的准员工,现在奥康班已全部就业,被公司派往全国各地开拓市场。

    近年来,温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温州市没有一个培养楼宇智能化管理人才的专业,我院迅速捕捉到这一信息,与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联合,在计算机专业中选拔了一批学生成立了楼宇智能化管理班(即“城建班”)。

    2004年元月2日,温州市8家企业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各种合作办学协议,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订”走了18名04届毕业生,奥康集团又下了鞋类人才培养“订单”,将开设第二个“奥康班”。

    2、以行业协会为桥梁,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

    温州众多的产业、行业都成立了很具活力的行业协会,这些行业协会,在建设产业的生产基地、产品研发、解决国际国内供销问题中都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行业协会对各企业的发展、人才需求十分了解,我们与温州鞋革协会、服装商会等十几家行业协会都建立了互相支持的紧密关系。通过行业协会以及直接与企业接触,建立了真实有效的用人单位信息库。目前已有2000多家用人单位入库,1000余家用人单位与学院建立经常性合作关系,每年可为学院提供3500多个就业岗位,供需比达1:3。

    三、构建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

    企业需要人才,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既包含着双方的需要,也包含着双方各自的具体要求。初入社会的毕业生对社会的认识不深,对自我的认识不透,往往对就业定位不准,脱离客观的要求,追求一步到位,徘徊犹豫等现象时有出现。因此,对学生就业与指导是学校重要的服务内容,我们校方,既是毕业生的“娘家”,又要做好“媒人”。

    1、创新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

    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州,企业成了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温州市7万多家乡镇企业、近3万家私营企业,迫切需要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的一线技术人才。在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5%以上的温州,高校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关键在于肯不肯到第一线工作。所以如何改进就业指导方法,加强就业指导力度,转变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第一线、到民营企业就业就成了就业指导工作成败的关键。我们除了做好常规的就业指导,如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展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择业技巧等讲座外,力争在就业指导的方式、内容有所突破与创新。成立就业指导团,实行个性化指导。尽可能多地利用生动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使就业指导脱离枯燥无味的说教,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业观念转变更加有效。我们邀请一批有成就的校友和有代表性的社会名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毕业生交流对话。这些校友与在校大学生专业相同,经历非常贴近,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强调就业指导与教学实习、生产实践、毕业设计的统一,力争用最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早日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促使学生能正确定位。我们从学生入学开始直到毕业,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系统就业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把个人思想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择业思想、职业道德、价值取向、创业思维的指引,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科学合理的进行择业。我们还积极倡导创业教育,开辟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思维工作室、久久广告公司、开根号营销策划公司、新方圆创业公司等一批由学生自己创办的实体公司相继成立,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了创业尝试,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就业指导的创新,为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从而达到学院与社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赢的良好效果。

    通过就业指导教育,毕业生主动出击、创造就业机会的多了,前两届毕业生学院推荐就业的占70%左右,而2004届毕业生中学生自己找到工作单位并签约的占50%。

    2、千方百计为毕业生牵线搭桥,创造就业机会。

    我们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千方百计为毕业生牵线搭桥,创造就业机会。在需求市场上,我们狠下功夫,构造以校内招聘会为基础的立体式毕业生就业市场平台。每年办好两次大型校园招聘会,100多场小型人才专场交流会。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省、市一些大型人才交流会。我们以信息采集队伍建设为核心,建立可靠的就业信息网络。建有一支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事业心和职业道德,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善于管理的就业指导队伍。通过开展市场需求调查,搜集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信息,深入企业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

    1)召开专场招聘会。以前学院总是召开大型的就业洽谈会,这样虽然单位多了,但是时间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很少能进一步深入的沟通和了解,效果不一定好。今年,学院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每周一到周五下午在校内随时召开专场招聘会,学校提供固定的场所,由企业先介绍单位情况,播放企业的宣传片等,让学生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