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5日 《浙江工人日报》 00003版:职业教育)
记者李凡报道 日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政校行企多方合作 四链融合数字赋能——温州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案例入选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单”。
何为“四链融合”?“数字”如何赋能?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对该平台一探究竟。
全省唯一一家由高校运营的企业服务平台
温州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是由温州市经信局成立并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并由温职院承接运营的企业服务平台。“作为全省唯一一家由高校运营的企业服务平台,这称得上是温职院的标志性产教融合项目。”温职院党委书记王靖高说。
王靖高介绍,通过运营该平台,可充分发挥高校和政府部门各自的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和政策服务优势,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线下与线上相融、部门与高校合作、实体与虚拟并举”的运营模式不仅突破了政府部门原有对企服务的局限,也促使温职院嵌入温州区域产业集聚区和大都市区建设,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彰显高校担当,营造出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共生共荣的良好氛围。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该平台的运营特色,主要是通过服务“四家”来衔接“四链”:一是服务好政府“东家”,二是服务好企业“客家”,三是服务好学校“本家”,四是服务好社会“大家”。通过推动这“四家”在各类需求上进行精准对接,在温州构建起基于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产教融合新生态,从而更好地服务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工作。
“政策的百度”和“服务的京东”
当记者问及“平台运营的主要模式”时,一组精妙的譬喻成为了温职院给出的回答——“政策的百度”、“服务的京东”。
温职院副校长王志梅告诉记者,这里的“百度”和“京东”都是在比喻通过平台运营形成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中心。所谓“政策的百度”,指的是平台通过温州各县区共14家分平台和入驻平台的10家专业服务机构形成的线下网络体系,信息服务中心汇聚了温州10万家以上的民营企业大数据,吸引了1800家企业服务机构注册,使得政府、行业、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各种信息与需求,增加政策及服务信息的透明度与可达性;所谓“服务的京东”,则是指政府、协会、行业、企业作为需求侧,提出如管理咨询、信息化建设、培训服务、技能人才、产品研发等服务需求,通过线上与线下两个渠道到达温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由平台安排力量解决破解企业生产一线急需的关键技术难题和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升了行业、企业需求侧的匹配度。
那么,如何让政策和服务直达企业呢?线上和线下的渠道均不可或缺。为此,温职院通过线上建设云平台,设置了“政策云、产融云、咨询云、服务云、培训云、智造云、招聘云”七大云服务模块,以跨部门打通信息孤岛,为全市企业提供一站式和全场景式服务;线下则分设政策服务区、专业服务区和平台服务区,打造集成式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惠企政策和服务项目咨询及产品研发、融资贷款、人才交流、培训教育等实体服务,同时针对温州地区重点产业和各区域优势开展“帮企行”系列活动,去年以来线下举办各类公益助企服务112场,服务32540人次,企业1万余家次,受到当地企业和政府的一致好评。
数字赋能,建设职教“数字大脑”
“职业教育也可以通过构建‘数字大脑’进行赋能。”温职院规划处(产教融合处)副处长兼温州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主任周晓敏介绍,该平台目前已汇聚温州地区10万家以上的民营企业大数据,通过打造校企综合数据平台“校企汇”,可以实现产业端与职教端数据的智能匹配。构建职教“数字大脑”的意义,正在于进一步提升了政校、校企、校校间的信息交流和效率协同,助力建设温州职业教育资源云空间,让职业院校依托产业端数据,进行基于职教的企业基础画像,依托人才岗位匹配指标,并能根据产业波动,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形成适合温州企业发展的定向培养招生计划输出。“课程体系建设、企业精准推荐、人才综合管理……这些都将成为职教‘数字大脑’未来的应用场景。”
据悉,该平台成立以来,已连续4年获评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网络体系优秀平台,形成了市县联动、覆盖全面、功能齐全的对企服务体系,并借由数字赋能政校合作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通过积极推进服务与需求精准对接使企业满意度达98%以上,充分激发了当地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进一步促进温州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赋能传统制造业迭代升级,为温州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贡献了职教力量。
相关链接:http://epaper.zjgrrb.com/html/2022-05/05/content_2790789.htm?div=-1